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柙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á
解釋:
  1. 關獸畜的檻籠。
    【例】猛虎出柙
  2. 箱子。通「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á
解釋:
[名]
1.關獸畜的檻籠。《說文解字.木部》:「柙,檻也,所以臧虎兕也。」《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
2.箱子。通「匣」。《漢書.卷一二.平帝紀》:「乙未,義陵寑神衣在柙中。」唐.顏師古.注:「柙,匱也。」
[動]
將犯人關在囚車押送。《管子.小匡》:「於是魯君乃不殺,遂生束縛而柙以予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置於器物邊緣,可以將物品束起的邊框,多為竹篾或籐製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