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亨利八世的教育政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nry Ⅷ's Educational Policy
作者: 沈姍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在位)時期的教育發展,大致是其宗教改革政策的結果。亨利八世因想與王妃凱撒琳(Catherine)離婚,另娶宮女安布琳(Anne Boleyn),但不為羅馬教宗克里門斯七世(Clemens Ⅶ,1523~1534在位)所允許,於是憤而與羅馬教會脫離,而使得英國國教形成。當時宗教上的改革,也促使教育活動隨之變革,如英國國教接收原由羅馬教會掌管的大部分職掌,沒收了教會財產,解散修道院,此外禮拜儀式的語言由拉丁語改為英語,並使用英文的〔聖經〕、祈禱書、詩篇及教義問答等。這些宗教上的變革對教育的影響,即是部分解散之修道院改建為學校,強制教堂及學校使用規定之教材,學校大多由神職人員擔任教職,而這些神職人員必須服從國教及英王之命令。
  基本上,亨利八世所以進行宗教改革主要係為一己私利,他本人並非真正的新教徒,也從未採納宗教改革的原理,而其解散修道院,連帶破壞了修道院的小禮拜堂的學校之過失,較之其後來將修道院改建文法學校,及僅用少數經費支持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建樹相比,對英格蘭之教育而言,實未見有多大助益。(參見「英國國教」、「英國國教的教育改革政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亨利八世的教育政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