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罕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ㄒㄧㄕㄠˇㄖㄨˊ:「ㄏㄢˇㄐㄧㄢˋ」、「ㄏㄢˇㄨㄣˊ」、「ㄏㄢˇㄧ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ǎn
解釋:
  1. 稀少。
    【例】稀罕、罕見、罕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ǎn
解釋:
[名]
1.用來捕鳥的長柄小網。《說文解字.网部》:「罕,网也。」清.段玉裁.注:「〈吳都賦〉注曰:『罼、罕皆鳥網也。』按,罕之制蓋似畢。小网長柄。」
2.旌旗。《史記.卷四.周本紀》:「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新唐書.卷二三.儀衛志上》:「自絳引旛以下,執者服如黃麾。執罕、畢及幢者,平陵冠、朱衣、革帶。左罕右畢,左青龍右白虎。」
3.姓。如春秋時鄭國有罕虎。
[副]
稀少。如:「稀罕」、「罕見」、「罕聞」。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每苦文煩而意少,故世罕習焉。」清.魏禧〈大鐵椎傳〉:「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偶爾、難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