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懾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ㄞˋㄆㄚˋㄎㄨㄥˇㄐㄩˋㄖㄨˊ:「ㄓㄣˋㄓㄜˊ」、「ㄓㄜˊㄈㄨˊ」、「ㄐㄧㄥㄓㄜˊ」。
  2. ㄨㄟㄒㄧㄝˊㄨㄟㄈㄨˊㄖㄨˊ:「ㄕㄥㄓㄜˊㄙˋㄏㄞ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é
解釋:
  1. 害怕、恐懼。
    【例】震懾、懾服
  2. 威脅、威服。
    【例】聲懾四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é
解釋:
[動]
1.害怕、恐懼。《禮記.曲禮上》:「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晉書.卷四八.向雄等傳.史臣曰》:「然皆懼亂政之參夷,懾淫嬖之凶忍。」
2.威服。《淮南子.氾論》:「威動天地,聲懾四海。」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詩:「下韝驚燕雀,當道懾狐狸。」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ㄓㄜˊ

1.失志喪氣。《說文解字.心部》:「懾,失氣也。」《禮記.曲禮上》:「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2.害怕、恐懼。《玉篇.心部》:「懾,怯也,懼也。」《晉書.卷四八.列傳.向雄》:「史臣曰:『然皆懼亂政之參夷,懾淫嬖之凶忍。』」《幼學瓊林.卷一.武職類》:「膽破心寒,比敵人懾伏之狀。」

3.威嚇而使其服從。《說文解字.心部》:「懾,一曰服也。」《淮南子.氾論》:「威動天地,聲懾四海。」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下韝驚燕雀,當道懾狐狸。」

㈡ㄕㄜˋ,ㄓㄜˊ之又音。

注音: ㈠ㄓㄜˊ ㈡ㄕ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懾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