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卦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ㄍㄨˇㄉㄞˋㄓㄢㄅㄨˇㄐㄧˊㄒㄩㄥㄙㄨㄛˇㄩㄥˋ˙ㄉㄜㄈㄨˊㄏㄠˋㄔㄨㄧㄡˇㄅㄚㄍㄨㄚˋㄅㄚㄍㄨㄚˋㄗㄞˋㄏㄨˋㄒㄧㄤㄉㄚㄆㄟˋㄧㄢˇㄨㄟˊㄌㄧㄡˋㄕˊㄙˋㄍㄨㄚˋㄖㄨˊ:「ㄅㄨˇㄍㄨㄚˋ」、「ㄍㄨㄚˋㄘ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à
解釋:
  1. 古代卜筮所用的符號。相傳為伏羲氏所創,以陰爻(--)陽爻(-)相配合,每卦三爻,形成八卦,八卦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古人觀卦象以定吉凶。
    【例】卜卦、卦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à
解釋:
[名]
古代卜筮所用的符號。相傳為伏羲氏所創,以陰爻(⚋)陽爻(⚊)相配合,每卦三爻,形成八卦,八卦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古人觀卦象以定吉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à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古代卜筮所用的符號。相傳為伏羲氏所創,以陰爻、陽爻相配合,每卦三爻,形成八卦,八卦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古人觀卦象以定吉凶。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占卜。《說文解字.卜部》:「卦,筮也。」《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二世驚,自以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漢.劉向《說苑.反質》:「孔子卦,得《賁》,喟然,仰而歎息,意不平。」

2. 古代用以卜筮之符號。相傳為伏羲氏所創,以陰爻(—)陽爻(--)相配合,每卦三爻,形成八卦,八卦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古人觀卦象以定吉凶。《廣韻.去聲.卦韻》:「卦,《易》疏云:『挂也。懸掛萬象於其上。』」《易經.繫辭上》:「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左傳.僖公十五年》:「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注音: ㄍㄨ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