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咽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yè[二]yā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ㄕˊㄉㄠˋㄕㄤˋㄉㄨㄢ˙ㄉㄜㄅㄨˋㄨㄟˋㄖㄨˊ:「ㄧㄢㄏㄡˊ」、「ㄧㄢㄊㄡˊ」。

注音:
解釋:

ㄊㄨㄣㄕˊㄊㄨㄣㄒㄧㄚˋㄊㄨㄥˊㄧㄢˋ」。ㄖㄨˊ:「ㄊㄚㄅㄚˇㄋㄚˋㄖㄜˋㄏㄨㄏㄨ˙ㄉㄜㄊㄤㄩㄢˊㄧˋㄎㄡˇㄐㄧㄡˋㄧㄢˋㄒㄧㄚˋㄑㄩˋ˙ㄌㄜ。」

注音:
解釋:

ㄕㄥㄧㄣㄕㄡˋㄗㄨˇㄦˊㄕㄨㄛㄅㄨˋㄔㄨㄏㄨㄚˋㄌㄞˊㄉㄨㄛㄩㄥˋㄩˊㄅㄧㄠˇㄕˋㄅㄟㄕㄤㄐㄧㄉㄨㄥˋ˙ㄉㄜㄑㄧㄥˊㄒㄩˋㄖㄨˊ:「ㄍㄥˇㄧㄝˋ」、「ㄅㄟㄧㄝˋ」、「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n
解釋:
  1. 喉嚨。
    【例】咽頭、咽喉、鼻咽癌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聲音悲淒滯塞。
    【例】嗚咽、哽咽、悲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n
解釋:
參見「咽頭」、「咽喉」等條。
注音:
漢語拼音: yàn
解釋:
[動]
1.吞嚥。同「嚥」。《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被張金鳳罵得眼淚往肚子裡咽,被那王八奶奶兒嘔得肝火往頂門上噴。」
2.突然停住不說。《紅樓夢》第八三回:「說到這裡,猛然咽住。」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聲音悲淒滯塞。如:「嗚咽」。唐.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動]
阻塞、填塞。《洛陽伽藍記.卷三.景明寺》:「車騎填咽,繁衍相傾。」唐.李端〈宿深上人院聽遠泉〉詩:「斷續來方盡,潺湲咽又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a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ㄢ

1. 鼻咽、口咽與喉咽交會處,通稱咽喉。《說文解字.口部》:「咽,嗌也。」《玉篇.口部》:「咽,咽喉也。」《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蕩寇志》第五回:「右手抽出腰刀,去咽喉上一抹,早已了賬。」

2. 比喻地勢險要之處。《戰國策.秦策四》:「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資臣萬金而遊。」《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楊洪》:「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3. 控制。《全唐文.卷六○六.劉禹錫.管城新驛記》:「臣治所直天下大逵,肘武牢而咽東夏。」

㈡ㄧㄢˋ

1. 吞嚥。同「嚥」。《廣韻.去聲.霰韻》:「嚥,吞也。咽,上同。」《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被張金鳳罵得眼淚往肚子裡咽,被那王八奶奶兒嘔得肝火往頂門上噴。」

2. 突然停止不言。《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店小二順口道:『吃飯記錯了好不──』,說到此處,咽住了,他意思是要說『好不會帳呢。』」《紅樓夢》第八三回:「說到這裡,猛然咽住。」

@A00710

㈢ㄧㄝˋ

1. 聲音悲淒哽結。《廣韻.入聲.屑韻》:「咽,哽咽。」漢.蔡琰〈胡笳十八拍〉詩:「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沓漫。」《舊唐書.卷一二○.列傳.郭子儀》:「肅宗在鳳翔聞捷,群臣稱賀,帝以宗廟被焚,悲咽不自勝,臣僚無不感泣。」唐.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2. 阻塞、填塞。《洛陽伽藍記.卷三.景明寺》:「車騎填咽,繁衍相傾。」唐.李端〈宿深上人院聽遠泉〉詩:「斷續來方盡,潺湲咽又通。」唐.孟郊〈贈轉運陸中丞〉詩:「帆影咽河口,車聲聾關中。」

注音: ㈠ㄧㄢ ㈡ㄧㄢˋ ㈢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