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玕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ㄩˋ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gā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n
解釋:
  1. →琅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n
解釋:
[名]
似玉的美石。參見「琅玕」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琅玕」:

 ⑴似玉之美石。圓潤如珠之美玉。《說文解字.玉部》:「玕,琅玕也。」漢.張衡〈四愁〉詩之二:「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金瓶梅》第四九回:「外視輕如糞土,內覷貴乎玕琅。」

 ⑵比喻華美之詞藻或佳文。唐.韓愈〈齪齪〉詩:「排雲叫閶闔,披腹呈琅玕。」唐.孟郊〈陪侍御叔遊城南山墅〉詩:「佇想琅玕字,數聽枯槁吟。」

 ⑶比喻美竹。唐.元稹〈種竹〉詩:「可憐亭亭幹,一一青琅玕。」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珊珊,驀聽的竹響瑯玕。」

※亦作「瓓玕」、「玕琅」、「瑯玕」。

注音: ㄍ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