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啼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ㄠˊㄎㄨㄖㄨˊ:「ㄊㄧˊㄎㄨ」、「ㄊㄧˊㄒㄧㄠˋㄐㄧㄝㄈㄟ」。
  2. ㄋㄧㄠˇㄕㄡˋㄇㄧㄥˊㄐㄧㄠˋㄖㄨˊ:「ㄊㄧˊ」、「ㄋㄧㄠˇㄊㄧˊ」、「ㄐㄧㄊㄧˊ」、「ㄌㄧㄤˇㄢˋㄩㄢˊㄕㄥㄊㄧˊㄅㄨˊㄓ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啼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號哭。
    【例】哭哭啼啼、啼飢號寒
  2. 鳥、獸鳴叫。
    【例】鳥啼、猿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號哭。如:「啼哭」。《穀梁傳.僖公十八年》:「麗姬下堂而啼。」《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2.鳥獸的鳴叫。如:「虎嘯猿啼」。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宋.辛棄疾〈賀新郎.綠樹聽鵜鴃〉詞:「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î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禽鳥類動物的鳴叫。
  2. [[動] ] 出聲哭泣。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