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靜電沈降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作者: 李源弘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粒子所受外力僅為靜電力,且受Stokes流體阻抗運動時,粒子的靜電沈降速度ve[m.S-1]如下式:
  
  式中C為常數;dp為粒徑;η為黏度;如dp=2a,CnpeE z0=QE,上式即為電泳動速度的Stokes式(參見electrophoretic veolcity)。上述理論式可適用於氣體和液體的狀況,但液體中之粒子,帶電狀態更形複雜。實際上僅使用於氣體中的粒子。液體中的議論即為電泳動的靜電沈降速度。粒子表面的帶電狀態依ζ電位(表面的離子密著層與分散媒間發生滑移面之電位差)而定。因此,被中帶電粒子的移動速度式之粒子帶電量npe以ζ電位置換則得電泳動速度,也即Hückel式(參見electrophoretic veolcity)。
  氣體中的粒子由於氣體離子的附著而荷電。荷電的機構(制)有離子因熱運動與粒子碰撞而附著之擴散荷電(diffusion charging)與由外部電場加速粒子而碰撞之電場荷電(field charging)。依荷電機構(制)的不同,粒徑在0.1~1μm範圖內的擴散荷電與電場荷電大致同程度,近似地可加算而推定帶電電荷數。再由電荷數的代入靜電沈降速度式,可得靜電沈降速度ve對粒徑dp的關係。在帶電粒子的電場內,利用移動速度而為分離分散之操作,即靜電沈降,而其代表性裝置即電氣集塵裝置(ele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靜電沈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