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哨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ㄢㄖㄣˋㄒㄩㄣˊㄌㄨㄛˊㄐㄧㄥˇㄐㄧㄝˋ˙ㄉㄜㄖㄣˊㄏㄨㄛˋㄍㄤˇㄨㄟˋㄖㄨˊ:「ㄓㄢˋㄕㄠˋ」、「ㄑㄧㄢˊㄕㄠˋ」、「ㄈㄤˋㄕㄠˋ」、「ㄍㄤˇㄕㄠˋ」。
  2. ㄩㄥˋㄌㄞˊㄔㄨㄟㄒㄧㄤˇㄕˋㄐㄧㄥˇ˙ㄉㄜㄈㄚㄕㄥㄑㄧˋㄖㄨˊ:「ㄕㄠˋ˙ㄗ」、「ㄕㄠˋㄧㄣ」、「ㄔㄨㄟㄕ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o
解釋:
  1. 擔任巡邏警戒的人或崗位。
    【例】放哨、崗哨
  2. 用來吹響示警的發聲器。
    【例】吹哨 △哨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o
解釋:
[名]
1.駐兵擔任巡邏警戒的人或崗位。如:「放哨」、「崗哨」。
2.用來示警的吹器。如:「哨子」。
3.將手指放在嘴裡,或將嘴脣撮成圓形,用力向外吹氣所發出的尖銳聲音。如:「他的口哨吹得挺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à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ià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口小不能容。《說文解字.口部》:「哨,不容也。」《字彙.口部》:「哨,《說文》曰:『不容也。』《禮.投壺》:『枉矢哨壺。』謙言壺口小不能容也。」

2. 口不正。《集韻.去聲.笑韻》:「哨,口不正也。」《正字通.口部》:「哨,不正貌。《禮.投壺》:『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註:『枉,材不直;哨,口不正。』」

3. 擔任巡邏警戒任務之兵士或營站。《元史.卷一二四.列傳.李楨》:「丙辰,憲宗命楨率師巡哨襄樊。」《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便教顧全武代了陸萃之職,分兵一千前行,陸萃改作後哨。」

4. 用以示警之發聲器。如:「哨子」。

5. 將手指放在嘴裡,或將嘴脣撮成圓形,向外吹氣發出之尖銳聲。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颼颼的幾聲胡哨。」《老殘遊記》第二○回:「只見陶三窩起嘴脣,打了兩個胡哨,外面又進來兩三個大漢,將許吳二人都用繩子縛了。」

注音: ㄕ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