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蚓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ㄑㄧㄡㄧㄣˇㄧˋㄓㄨㄥˇㄊㄧˇㄩㄢˊㄒㄧˋㄔㄤˊㄧㄡˇㄏㄨㄢˊㄐㄧㄝˊ˙ㄉㄜㄉㄨㄥˋㄨˋㄕㄥㄓㄤˇㄩˊㄊㄨˇㄓㄨㄥ穿ㄔㄨㄢㄉㄧˋㄔㄥˊㄒㄩㄝˋㄋㄥˊ使ㄕˇㄊㄨˇㄓˊㄕㄨㄙㄨㄥㄧㄡˇㄧˋㄩˊㄋㄨㄥˊ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ǐn
解釋:
  1. →蚯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ǐn
解釋:
參見「蚯蚓」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ú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蚯蚓」,動物名。環節動物門貧毛綱。體圓而細長,環節甚多,鑽土成穴,使土壤疏鬆,有益於農事。本作「螾」。《說文解字.虫部》:「螾,側行者。……蚓,螾或從引」《晉書.卷八○.列傳.王羲之》:「子雲近出,擅名江表,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隋書.卷五七.列傳.薛道衡》:「陳使傅縡聘齊,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亦稱為「地龍」、「土龍」、「曲蝾」、「蛐蝾」、「蜿蟺」。

@B04363

注音: ㄧ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