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弗氏海豚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對於弗氏海豚曾有多次的目擊記錄,同時也悉知他們的數量不似想像中那麼稀少;但所知仍非常有限。外觀介於真海豚屬與斑紋海豚屬之間。而遠洋拖網漁業與其他不同的捕撈作業曾造成數量不詳的弗氏海豚溺斃,且在其分布範圍內還有一些直接的獵殺行為。別名:沙勞越海豚、短吻海豚、婆羅洲海豚、白腹海豚、弗氏小海豚。
知識 1:
肉食性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弗氏海豚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鯨豚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海豚科
棲所環境: 沿岸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hosei
拉丁屬名: Lagenodelphis
中文綱名: 哺乳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DELPHIN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鯨豚
拉丁亞目名: ODONTOCETI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北半球熱帶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中文亞目名: 齒鯨亞目
中文目名: 鯨目
拉丁目名: CETACEA
牙齒數目: 多(50~100顆)
拉丁綱名: MAMMALI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弗氏海豚
英文名: Lagenodelphis hosei
描述:
體長2-2.6;出生時1m。體重雄性210kg,雌性160kg,出生時19kg。 體型壯碩,嘴喙些微突出,胸鰭、背鰭、與尾鰭比例小,背鰭位在身體中央,成三角形,側面為淺灰色伴隨一條自眼睛到肛門附近 因地區而深淺不一樣的深色區域。 於東太平洋的研究,弗氏海豚會捕食中遠洋的魚、魷魚、和蝦,這些食物多棲息在水下250-500m。
分布:
主要分布於水深大於1,000m的熱帶水域。
作者: 楊瑋誠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raser's Dolphin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Lagenodelphis hosei. (Fraser, 1956)
形態:
出生時體長1公尺,成體約2.6公尺,體格粗壯,短吻,胸鰭、背鰭及尾鰭緒均較小;自眼部至肛門有一顯著黑色帶,年齡越大,此帶越寬,此暗帶深淺會因地域及性別不同而有差異,東太平洋族群的顏色較深,成熟雄性又較雌性深且寬。
分布:
全球熱帶遠洋深海區。目前紀錄以太平洋較多,大西洋及印度洋罕見。在台灣附近,主要是出現在東海岸,幾乎只在200~1,000公尺深海域。
生態習性:
在一般海豚中,本種個性稍羞怯緊張,不隨船游行,每當船隻靠近約50~100公尺,整群會聚合,個體之間會形成緊密的團隊,有數百至數千隻大群,並以高速閃避,倉皇如逃難般奔離,行進方向也常突然改變,在水面常激起大片水花。經常與其他遠洋性鯨豚混群結隊,如瓜頭鯨、偽虎鯨、熱帶點斑原海豚、花紋海豚、飛旋原海豚及條紋原海豚等。
綱: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T0000000977--鯨目(Order Cetacea)
亞目:
T0000000983--齒鯨亞目(Suborder Odontoceti)
科:
T0000000988--海豚科(Family Delphi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弗氏海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