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心統性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心統性情」出自張橫渠,以為人心之妙,包乎性情,統是主宰之意。朱子〔語類〕中說:「人多說性,方說心。看來當先說心。古人制字亦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從心。以人之生言之,固是先得這道理,然後才生。」朱子認為許多道理都在心裡,譬如仁義是性,孟子卻說仁義之心。側隱羞惡都是情,孟子卻說側隱之心羞惡之心。事實上性即是心之理,情即是心之用。
  劉述先教授在〔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一書中,對朱子心統性情的意義闡釋甚詳,他認為朱子思想系統之中,心、氣是性、理的具體化實現所必須依賴的憑藉。性理則又是一切現實存有的超越形而上的根據。朱子從存有論的觀點,肯定心、氣、性、理之間不離不雜的關係。心統性情、心是知覺,是虛靈,是湛然虛明,流行該備,貫手動靜,妙用無窮的主體。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心統性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