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都市 - 教育百科
ˋ
dū sh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ū shì
解釋:
  1. 人口密度較高、工商交通發達的地區。居民的職業多元化,以農、林、漁、牧業以外的職業為主,並設有正式的行政組織,以維持較高水準的公共建設和服務。
    【例】北平是一個以政治機能為主的都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都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似詞: 城市
相反詞: 鄉村、鄉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ū shì
解釋:
人口密度較高,工、商業與交通較發達的地區。居民的職業多元化,以農、林、漁、牧業以外的職業為主,並設有正式的行政組織,以提供和維持較密集的公共衛生建設、土地規劃與利用、住宅及運輸系統等公用事業服務。經常也是文化藝術生產和消費的集結中心。也稱為「城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都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都市」是人類的產物,也可說是近代人類文明最顯著的成就之一。
  一般而言,「都市」係指具大面積、人口密集、具永久且異質性人口,包括多種非農業人士居住的地區。雖然早在一百萬年前即有人類棲息在地球上,最早的都市係在約5500年前,發生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規模的都市化現象,也即大量人口集居在都市地區,則為一百年前才開始。由於都市的形成與擴張,而使得人類能脫離其原始的生活方式,邁入更能滿足其需求的文明生活。都市之類型,可依功能而區分為消費者都市與生產者都市。消費者都市係以貿易、商業為主要特質,其購買物品之來源則需仰賴以製造業為主要產業之生產者都市。此外,都市亦可依受工業化影響之程度分為先工業都市(preindustrial city)以及工業都市。先工業都市係指都市仰賴其農業腹地以及人與動物之勞動力進行食物生產以提供都市人口生活之所需;都市則為貿易中心,並具宗教、軍事、公共服務等活動。相反的,工業都市則仰賴機械科技以及不同來源與類別之化石燃料,進行各種都市活動。促進都市形成與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1)適宜的生態基礎環境;(2)進步的科技;以及(3)特殊的社會組織。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都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oo-tsh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人口密度較高、工商交通發達的地區。
同義詞: 城市
反義詞: 庄跤、鄉村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都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城市都市 相關客家語 都會
相似詞 都會、都邑、城市 相反詞 鄉村、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