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髽 - 教育百科
髽 |
|
- 部首 髟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7畫
- 漢語拼音 zhuā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uā |
解釋:
[名] 參見「髽髻」條。 [動] 古代婦女在守喪期間把麻布加在頭髮裡挽成髻。《左傳.襄公四年》:「國人逆喪者皆髽,魯於是乎始髽。」《儀禮.士喪禮》:「婦人髽于室。」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時婦女以麻布挽髮之喪髻。《說文解字.髟部》:「髽,喪結。《禮》:『女子髽衰,弔則不髽。』」《玉篇.髟部》:「髽,以麻約髻也。」《儀禮.士喪禮》:「婦人髽於室。」《左傳.襄公四年》:「國人逆喪者皆髽,魯於是乎始髽。」 2. 將頭髮梳攏盤結於頭頂或兩旁所成之髻。宋.張方平〈湖州新建州學記〉:「鳥言鴂舌,知誦簡册之言;髽首卉裳,競襲端甫之服。」明.朱權《獨步大羅天》:「把兩綹頭髮,打兩個歪髽。」亦作「抓髻」。 |
|
注音: | ㄓㄨㄚ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髽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