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仙后水母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仙后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分類地位上歸屬為倒立水母科(Cassioidae),水母本體約20~30公分大的個體,體色呈褐色、淺褐色、灰色、或淺綠色,有時上面佈有淺色條紋或斑點,傘部呈碟狀,體壁薄,只有單層細胞組織,每個細胞均可直接自行對體外的水進行氣體交換。本種具有八個分枝狀口腕,末端有許多鬚狀突起,身體與口腕具有共生藻 (蟲黃藻,Zooxanthellae),可藉由口面及觸手朝上,進行光合作用自行供應能量,但仍會以觸手捕食小型浮游生物,屬肉食性,觸手具毒性,螫到人體皮膚會紅腫。仙后水母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10公尺的沿岸沙質底、泥質底、海草床上或瀉湖地形,平時常以口面朝上,傘面朝下於砂底拍動漂浮,較少游泳或移動,經濟價值上以商業觀賞用為主,飼養時可以水母液體飼料或活體豐年蝦餵食。本種中文別名為「倒立水母」、「倒吊水母」、「車輪水母」、「朝天水母」、「反口水母」,英文俗名為「Upside-down jellyfish」,此外,另有十到二十個相似種。 仙后水母分布於全球各地的熱帶海域,臺灣地區則是在南端的屏東、綠島,以及澎湖群島與東沙島潟湖等地有發現本種的紀錄。
知識 1:
肉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仙后水母
中文門名: 刺胞動物門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Rhizostomeae
中文界名: 動物界
台灣分布地點: 屏東
學域-大分類: 動物-刺絲胞動物類
拉丁科名: Cassioidae
世界地理分布: 全球各地的熱帶海域
中文目名: 根口水母目
拉丁屬名: Cassiopei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刺絲胞動物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倒立水母科
中文綱名: 缽水母綱
拉丁綱名: Scyphomedusae
拉丁門名: Cnidaria
拉丁種小名: frondos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