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來去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lái q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i qù
解釋:
1.往返。晉.鳩羅摩什〈十喻〉詩:「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唐.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2.去。唐.岑參〈送嚴黃門拜御史大夫再鎮蜀川兼覲省〉詩:「蒼生望已久,來去不應遲。」
3.上下、左右。指距離與差別甚小。《水滸傳》第一一○回:「正應方臘二字,占據江南八郡,又比遼國差多少來去?」《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仔細看時,正比廟中所塑二郎神模樣,不差分毫來去。」
4.交際往來。《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自從小年夫妻,都無一個親戚來去,只有夫妻二人。」
5.來由、道理。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二折:「這小鬼頭倒說的有個來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來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來去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來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i-khì
又音: laih、la̋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離開此處。合音唸作laih。
  2. [[動] ] 去、前往。用於表示第一人稱或包含第一人稱的動作意願。合音唸作la̋i。
  3. [[動] ] 來往。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此用法不讀合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來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來去
相似詞 往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