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倥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ng
解釋:
  1. →倥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ōng
解釋:
參見「倥侗」條。
注音:
漢語拼音: kǒng
解釋:
參見「倥傯」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ㄎㄨㄥ
「倥侗」:童蒙無知貌。《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引漢.揚雄《法言.序》:「天降生民,倥侗顓蒙。」唐.顏師古.注:「鄭氏曰:『童蒙無所知也。』」亦作「空侗」。
㈡ㄎㄨㄥˇ
「倥傯」:
⑴ 事情紛繁迫促。《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卓茂》:「嬰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唐.章懷太子.注:「日促事多,不暇給足也。」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敲扑諠囂犯其慮,牒訴倥傯裝其懷。」
⑵ 窮困窘迫。《玉篇.人部》:「倥傯,窮困也。」《楚辭.劉向.九歎.思古》:「悲余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唐.李善.注:「倥傯,猶困苦也。」《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將隆大位,必先倥傯之也。」
※亦作「悾憁」。
注音: ㈠ㄎㄨㄥ ㈡ㄎ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