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睨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斜著眼睛看。
    【例】睥睨、斜睨、睨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斜著眼睛看。如:「睥睨」、「睨視」。《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廣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宋.文天祥〈酹江月.水天空闊〉詞:「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î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眼睛瞪著看,以此發洩怒氣或不滿。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斜視。如:「睥睨」、「睨視」。《説文解字.目部》:「睨,衺視也。」《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廣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唐.羅隱〈送宣武徐巡官〉詩:「傲睨公卿二十年,東來西去只悠然。」宋.文天祥〈酹江月.水天空闊〉詞:「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髮。」

2. 視、望。《左傳.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唐.王灣〈奉使燈終南山〉詩:「漸平逢車騎,向晚睨城邑。」

3. 窺伺。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六.唐武宗》:「蓋當勸亂之日,以挾自私之際,上脅朝廷,下睨其主。」清.黃遵憲〈哀旅順〉詩:「昂頭側睨何眈眈,伸手欲攫終不敢。」

注音: ㄋ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