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德克,羅莎里亞 - 教育百科
克 | |
拉 | |
德 | |
克 | |
, | |
羅 | |
莎 | |
里 | |
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hladek, Rosalia (1905-1995) |
作者: | 李小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奧地利舞蹈家和教師。生於捷克Brno Moravia,卒於維也納。她是達克羅茲(Jaques-Dalcroze Emile)的學生,曾經學習過體操,1921年到1924年在「赫勒魯弗達克羅茲學校」隨弗藍(Ernst Ferand)、貝爾.費立素(Christine Baer-Frisseu)、克拉提娜(Valeria Kratina)和可洛雪德瓦(Jarmila Kröschldva)等人學習,受到達克羅茲對動作韻律觀念的影響。她認為把韻律體操用在舞蹈教學上,可以改變傳統舞蹈的觀念與方向。在學期間,她擔任學校舞團的獨舞者,同時也經常以個人的身分在Dresden發表作品。畢業後,留校任教。1928年被「Basal藝術學院」聘為體操與舞蹈組主任,同時也為Basal市立劇院編舞,創作《士兵的故事》(The Soldier´s Tale)、《彼得羅虛卡》(Petrouchka)、《普欽內拉》(Pulcinella)和《唐璜》(Don Juan)等舞碼。1930年到1939年間,她回到達克羅茲的「Hallerai-Laxen-Burg學校」擔任舞蹈和韻律體操組主任,開始發展克拉德克動作技巧。1932年,她率領學生到巴黎參加第一屆世界編舞大賽,以《對比》(Les contrastes)一舞獲得第二名,當時第一名為尤斯(Kurt Jooss)的《綠桌》(The Green Table)。1933年她獨自一人到華沙參加獨舞競賽,得到第二名。1936年獲得奧地利聯邦主席授與藝術及教學成就獎,同時升等為教授。1940年,她在柏林擔任舞蹈教師訓練班主任。1942年到1952年擔任「維也納市立藝術學院」舞蹈教師訓練組主任。在1947年到1952年間,她參加奧地利舞蹈節,也到希臘編舞。1950年代表奧地利參加在美國舉行的國際藝術會議。1952年到1970年間,她擔任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同時也參與歌劇、音樂劇、電影及電視的節目製作。1960年獲得奧地利學術與藝術一等十字獎章。1963年到1977年,專門教授克拉德克動作技巧、現代舞蹈教育和舞蹈教學法。在專注於教學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從1980年開始,她又重新推出過去創作的舞碼,這些舊作再度獲得好評,並影響到年輕一代的奧地利舞蹈新秀。重要作品:《對比》(Les contrastes)、(Festliche Tanzsuite)、(Sancta Trinitas)、《舞蹈》(La Danza)、《Elementezyklus》、《貞德》(Jeanne d´Arc)、《Die Kameliendame》、《納西斯》(Narcissus)、《Marienleben》、《Erzengel-Suite》、《Kleine Passion, 1948》、《四種氣質》(Die Vier Temperamente, 1949)、《Lyrik, 1952》、《Curriculum Aeternum, 1968》。 |
|
參照: Selma Jeanne Cohe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Simon and Schu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克拉德克,羅莎里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