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刺激反應學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
作者: 丁振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刺激反應學習是蓋聶(R.M. Gagne)所提出的學習八大類中的一種基本學習形式,比訊號學習複雜。這種學習主要的是指透過操作制約而建立某種單一刺激與單一反應之間的聯結。施金納(B.F. Skinner)的操作制約學習(operant conditioning)便是這種學習的典型。施金納把飢餓的白鼠放入施金納箱(Skinner Box)進行實驗,當白鼠偶然壓動槓桿,機器自動滾下一顆食物,反覆數次後,白鼠終於學會一進到箱內就壓槓桿以得到食物。所以白鼠學會見到槓桿(刺激)就壓槓桿(反應),這兩者之間的聯結就是刺激反應學習,也就是施金納所謂的操作制約學習。也有心理學家將它稱為工具性學習,因為壓槓桿的反應是獲得食物(增強物)的手段。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提出的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學習中,曾提出三種增強刺激反應聯結的原則:(1)練習律:練習次數愈多,聯結愈強;(2)效果律:反應的結果若是好的、愉快的,聯結愈強;(3)準備律:個體愈準備好作反應,則聯結愈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刺激反應學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