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勦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ㄌㄧˋ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一]jiǎo[二]chāo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o
解釋:
  1. 討伐、滅絕。通「剿」。
    【例】勦平、勦滅、勦匪
注音:
漢語拼音: chāo
解釋:
  1. 抄襲。
    【例】勦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o
解釋:
[動]
1.勞動、勞累。《說文解字.力部》:「勦,勞也。」《左傳.宣公十二年》:「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文選.張衡.東京賦》:「勦民以媮樂,忘民怨之為仇。」
2.討伐、滅絕。通「剿」。如:「勦平」、「勦滅」。《書經.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
注音:
漢語拼音: chāo
解釋:
[動]
抄襲。《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毋勦說,毋雷同。」
[形]
矯健、敏捷。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六郡無勦兒,長刀誰拭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ㄠˇ

1. 勞動、勞累。《說文解字.力部》:「勦,勞也。」《左傳.宣公十二年》:「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漢.張衡〈東京賦〉:「勦民以媮樂,忘民怨之為仇。」

2. 討伐、滅絕。通「剿」。《書經.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到他洞裡把逆苗盡行勦滅了,捉回馮君瑞,交與地方官。」

㈡ㄔㄠ

1. 矯健、敏捷。《廣韻.平聲.肴韻》:「勦,輕捷也。」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六郡無勦兒,長刀誰拭塵。」

2. 剽竊、抄襲。通「抄」。《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毋勦說,毋雷同。」漢.鄭玄.注:「謂取人之說以為己說。」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卷六一》:「今人之言,大抵勦襲之言。」

注音: ㈠ㄐㄧㄠˇ ㈡ㄔ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