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印刷 - 教育百科
數 | |
位 | |
印 | |
刷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digital printing |
作者: | 賀秋白 |
日期: | 2012年10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印刷術由一千五百年前的雕刻版(金剛經),進步到千年前的活字版(畢昇);後來,西方的照相化學術發達,有照相製版,此時,印刷的版式分為凹版、凸版、平凹版(又稱平版)、網版(絹印)四種版式。1843年傳真機發明後,1929 年Hell Recorder商業化使用,1954電子雕刻機運用在新聞印刷,1963年Hell推出彩色掃描機(Robat, 2008)。後來,1991年芝加哥印刷大展,海德堡印刷機推出GTO-DI,是印刷機上製版,然後,再演進成為數位掃描製版(Computer to Plate)。電腦資訊與通訊科技演進,輸出部分由早期的撞針式印表機,演化為噴墨、雷射印表機與影印機,即第五種版式:數位印刷,又被圖文傳播印刷界稱為「無版印刷」。數位印刷是把電子檔案(electronic file)或是數位資料透過電訊傳送到印刷列印設備的科技,可以把這種電子檔案視為照相製版時代的底片「網點陽片」,稱電子檔案為「電子底片、電子網片」。過去,照相製版就是將設計師美術編排的圖片、圖形與文字透過照相術、手工拼貼組合在一張可以用來曬版的底片上,製成印版而印刷。科技發達後,運用組頁編排軟體,將圖片、圖形與文字組合成頁面,至今也有二十餘年歷史,最早的是QuarkXpress軟體(1987年上市),它所編排出來的電子檔案,當時是將它輸出為曬版用的底片(例如:網點陽片)(computer to film),然後曬版、印刷。近期,則轉而直接輸出印刷版,跳過輸出曬版用的網陽片,節省了時間與成本,也造成了一些職位消失。 這種電子檔案,透過數位印刷機,是一種從創作發想到輸出印刷成品,均透過電腦且全程使用數位化格式的一種印刷複製過程,沒有印版,造成了更快、更便宜的來回運轉時間。數位印刷機直接將檔案內容的資訊印製在紙張上,有的數位印刷是將訊號投射到印刷滾筒上,再轉印到紙張上;有的數位印刷是噴印到紙張上,其中沒有印刷的輥筒介入。在眾多的製程中印墨或碳粉並不似傳統的油墨,滲入被印刷材料,而是在被印材上形成薄薄的一層,並在系統中加熱(將墨粉)或紫外光(將墨水)固化的過程附著在被印材料。各種各樣的被印材料,包括紙、相紙、帆布、玻璃、金屬、大理石等。Robat, C., (2008). Rudolf Hell. Retrieved December 8, 2010, from http://www.thocp.net/biographies/hell_rudolf.htm.Wikipedia, (2010). QuarkXPress. Retrieved December 8, 2010,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QuarkXPress. |
|
參考資料: Robat, C., (2008). Rudolf Hell. Retrieved December 8, 2010, from http://www.thocp.net/biographies/hell_rudolf.htm.Wikipedia, (2010). QuarkXPress. Retrieved December 8, 2010,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QuarkXPres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數位印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