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柏爾卻,蘇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uirge, Susan (1940-)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美國舞蹈家、編舞家。進入大學之後才開始接觸舞蹈。跟隨李蒙(José Limón)、何斯特(Louis Horst)和葛蘭姆(Marth Graham)學習,後來加入「尼可萊斯舞團」(Alwin Nikolais Dance Company)。1961年起,她開始創作。1967年,她離開了「尼可萊斯舞團」,獨立創作與演出。1970年,她前往法國發展。1975年成立舞團。她的舞蹈非常注重結構形式,往抽象舞蹈和極限主義的方向出發。另外,她對於探索非傳統的表演空間也很感興趣,曾選擇飛機場及沼澤地作為演出的場所。除了教學、創作和演出之外,她也活躍於Aix-En-Provence舞蹈節的策劃,經常邀請尼可萊斯舞團到法國演出,對法國現代舞的貢獻甚大。此外,她對異國文化的藝術也感性趣,常到希臘及日本,還與傳統的日本雅樂團合作演出。重要作品:《Televanilla, 1967》、《篩子》(Tamis, 1980)、《機翼的負荷》(Charge alaire, 1982)、《馬休的眼睛》(Les yeux de Mathieu, 1985)、《天空一偶》(Parcelle de ciel, 1985)、《沐浴中的蘇珊》(Suzanne au bain, 1987)、《Ephèse之旅》(Voyage à Ephèse, 1988)、《小鎮的大會堂》(Grande halle de la villette, 1988)、《Artémis, 1988》、《Matomanoma, 1993》。
參照:
M. Michel & I. Ginot《La danse au xxe siècle》1995、Le Cenam《La danse en Franc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柏爾卻,蘇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