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君子三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君子三患」指君子有三種憂慮,即患弗不得聞,弗得學及弗能行三件事;即君子應知聞道理而加以學習,惟恐有所知,有所未曾學,和學了又未曾實行。據〔禮記‧雜記〕載:「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孔穎達認為是指在位君子須多聞多識,恆憂慮不得聞知古事,立意稍狹。王夫之則認為三患均指學之事,與孔說意旨仍相通。孫希旦〔禮記集解〕云:「愚謂三患皆為學之事,弗得聞則無以其理,弗得學則無以習其事,弗能行則無以體其實也。」文中認為聞知其道理、學習其事義,進而付諸實行,三者具備,可以免憂,義旨頗深切。這段話主旨在於說明君子進德修業,惟恐有疏漏之處,「患」即是自己擔心,因而特別小心。所擔心的即,一是怕知而不全;二是知學習不周;三是學了而未曾做到。自己知道有這三患,會反過來求知、好學並力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君子三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