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飴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ㄩㄥˋㄇㄧˇㄏㄨㄛˋㄇㄞˋㄓˋㄔㄥˊ˙ㄉㄜㄊㄤˊ漿ㄐㄧㄤㄏㄨㄛˋㄖㄨㄢˇㄊㄤˊㄖㄨˊ:「ㄍㄢㄖㄨˊㄧˊ」、「ㄏㄢˊㄧˊㄋㄨㄥˋㄙㄨ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飴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米或麥製成的糖漿或軟糖。
    【例】新港飴、甘之如飴、含飴弄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用米或麥製成的糖漿或軟糖食品。如:「甘之若飴」、「含飴弄孫」。《詩經.大雅.綿》:「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仁人之得飴,以養疾侍老也。」
[形]
味道甘美的。如:「飴漿」、「飴餌」。《周禮.天官.鹽人》:「王之膳羞共飴鹽。」漢.鄭玄.注:「飴鹽,鹽之恬者,今戎鹽有焉。」
[動]
贈送。通「貽」。《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飴我釐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米或麥製成之糖漿或軟糖食品。如:「甘之若飴」、「含飴弄孫」。《說文解字.食部》:「飴,米糱煎也。」《詩經.大雅.綿》:「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2. 味道甘美。如:「飴漿」、「飴餌」。《周禮.天官.鹽人》:「王之膳羞共飴鹽。」漢.鄭玄.注:「飴鹽,鹽之恬者,今戎鹽有焉。」《呂氏春秋.士容論.審時》:「得時之黍,芒莖而徼下,穗芒以長,摶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如此者不飴。」

3. 贈送。通「貽」。《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劉向》:「飴我釐麰。」《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上.許楊》:「時有謠歌曰:『敗我陂者翟子威,飴我大豆,亨我芋魁。反乎覆,陂當復。』」

注音: 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