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ē
解釋:
  1. 嘆詞。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
    【例】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唐.白居易〈慈烏夜啼〉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ē
解釋:
[歎]
1.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2.表示讚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3.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助]
發語詞,無義。漢.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注音:
漢語拼音: juē
解釋:
(一)之又音。
注音:
漢語拼音: jiè
解釋:
參見「咄嗟」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ㄝ

1. 感嘆、嘆惜。唐.崔峒〈送馮八將軍奏事畢歸滑台幕府〉:「自嘆馬卿常帶疾,還嗟李廣不封侯。」清.韓則愈〈鴈山雜記〉:「於是甌商復集,民間不嗟食無鹽矣。」

2. 當嘆詞:

⑴ 表示感傷、哀痛之語氣。《詩經.魏風.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

⑵ 表示讚美之語氣。《詩經.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⑶ 表示感慨之語氣。《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漢.曹操〈短歌行〉:「嗟我白髮,生一何早!」

⑷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㈡ㄔㄞˋ

@C13216

㈢ㄘㄨㄛˋ

@C13216

注音: ㈠ㄐㄧㄝ ㈡ㄔㄞˋ ㈢ㄘ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