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團團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tuán tuá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án tuán
解釋:
  1. 不停的旋轉。
    【例】團團轉
  2. 凝結或聚集成圓球狀的樣子。
    【例】荷葉上的團團露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真是好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團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án tuán
解釋:
1.形容圓的樣子。《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八出》:「李大婆每常間忺要頭髮做頭髭,只怕我家割捨不得。若去頂上團團剪些兒子與它,看奴家要幾錢,不到不得。」也作「團欒」、「團圓」。
2.凝結或集合的樣子。《文選.謝惠連.七月七日夜詠中女詩》:「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
3.旋轉不停的樣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十六日》:「唯焦䭔以竹架子出青傘上,裝綴梅紅縷金小燈籠子,架子前後亦設燈籠,敲皷應拍,團團轉走,謂之『打旋羅』,街巷處處有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團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