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地理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dì l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lǐ
解釋:
  1. 研究地球表面現象、行政區劃等情況的科學。
    【例】他對地理非常有興趣,決定選填這方面的科系。
  2. 山川土地的環境形勢。
    【例】地理位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地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反詞: 1.天文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lǐ
解釋:
1.山川土地的環境形勢。《周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2.研究地球表面現象,行政區劃等情況的科學。《舊唐書.卷一九二.隱逸傳.孔述睿傳》:「述睿精於地理,在館乃重修地理誌,時稱詳究。」
3.地址。《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腳色與來人,到臨安府尋見他住處,問他鄰舍,指道:『這一家便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地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相似詞: 【風水】【環境】
對應華語: 地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地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ē-lí/tuē-lí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研究地球上或某一地區的山川、氣候等科學。
  2. [[名] ] 風水。
同義詞: 風水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地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地理 相關客家語 地理
相似詞 地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