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垃圾訊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am
作者: 謝吉隆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垃圾訊息(spam)為未經使用者許可就強行發送到使用者郵件信箱的任何電子郵件,因此又稱垃圾郵件。目前常見的垃圾郵件為色情服務廣告、消費網站通知、賺錢廣告、電子雜誌與連環信等。使用者受到干擾的主要原因為其高頻率地大量寄發或惡性的連環信等。但事實上在正常的使用下,大部分使用者接收到的所謂的垃圾郵件並非垃圾郵件,而是其在瀏覽網站時因要使用某些服務而填入個人信箱,因而收到各類服務的消息。由於郵件服務提供者(例如:Gmail或Hotmail)運用規則性篩檢或社會性篩檢的功能,雖然垃圾郵件日益增多,但真正的垃圾郵件大部分會被系統直接阻擋,而一些因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而大量接收到的廣告訊息,也因為郵件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使用者行為學習的功能,大量地減少,因此就目前而言,實際上被呈現在使用者主信箱(inbox)中的垃圾郵件已經大幅減少。  目前垃圾訊息不僅出現在信箱中,亦常見於各種社交媒介諸如即時訊息、新聞群組、簡訊、線上遊戲訊息中。在這些社交媒介上,朋友之間的「關係」經常是可視性的(visible),這些關係的建立可能是e-mail、手機號碼、或者是同屬於一個社團。因而使得過去接收到垃圾信件的主因為前段所提及的使用者個人行為,變成朋友的行為。例如某朋友不慎訂閱了某個垃圾訊息來源,由於這位朋友的社群網站上有其他朋友的e-mail,致使其相關友人均收到垃圾訊息來源。然而,這些垃圾訊息透過朋友的關係來傳遞,而社交媒介的訊息傳遞也多是依賴朋友的關係網絡,因此這些垃圾訊息相對於垃圾郵件而言,較容易被社交媒介服務視為可信度比較高的訊息,也較難以進行篩檢。Wikipedia (n.d.) .Spam (electronic).Retrieved May 9, 2011,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Spam_(electronic)
參考資料:
Wikipedia (n.d.) .Spam (electronic).Retrieved May 9, 2011,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Spam_(electronic)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垃圾訊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