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堤帕,尚 - 教育百科
裴 | |
堤 | |
帕 | |
, | |
尚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etipa, Jean Antoine (1796-1855) |
作者: | 謝庭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法國芭蕾舞者及編舞家,他生於巴黎,裴堤帕早年的生活和習舞情形不詳,只知1815年在尚-巴堤斯特.布拉西(Jean-Baptiste Blache)所主持的聖馬丁門劇院(Théâtre de la Porte-Saint-Martin)為主要舞者。當布拉西舞團於布魯塞爾的錢幣劇院(Théâtre de la Monnaie)演出後,裴堤帕被該劇院聘請為首席舞者,和擔任芭蕾教師爾建納.于(Eugéne Hus l819)的助手。那年他以布拉西所編的《阿爾馬維亞和何信勒》(Almaviva et Rosine)及添加了娛樂效果的《開羅商隊》(La Caravanne du Caire)首次在該團演出。1822年在爾建納.于死後,他接替其職位。1825年為該團編了《佛律薩克》(Frisac)和《七月五號》(Le Cinq Juillet)。1831年離開錢幣劇院前往里昂,且馬賽和波爾多各個劇院工作。而1839年應錢幣舞團前團員爾建妮-安娜.勒貢特(Eugénie Anna Lecompte)之邀,與他的小兒子馬里斯.裴堤帕(Marius)一齊到美國表演,他們在《舞蛛》(La Tarentule)和《馬可.彭 巴》(Marco Bomba)舞劇中同台演出。旅行回來後,他回布魯塞爾住了五年。1845年他退出舞台、到聖彼得堡的帝國芭蕾舞學校(The Imperial Ballet School)執教。他與他的兩個兒子呂西恩(Lucien)和馬里斯.裴堤帕對十九世紀的芭蕾具有相當大的貢獻。 |
|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裴堤帕,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