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ㄞˋㄉㄨˋㄐㄧㄥˋㄕㄣˋㄑㄧㄢㄏㄜˊㄧㄡˇㄌㄧˇㄖㄨˊ:「ㄍㄨㄥㄐㄧㄥˋ」、「ㄍㄨㄥㄉㄨˊ」、「ㄍㄨㄥㄕㄨㄣˋ」、「ㄍㄨㄥㄧㄥˊㄉㄚˋㄐㄧㄚˋ」。
  2. ㄓㄨˋㄏㄜˋㄖㄨˊ:「ㄍㄨㄥㄒㄧˇ」、「ㄍㄨㄥㄏㄜˋ」。
  3. ㄉㄚˋㄒㄧㄠˇ便ㄅㄧㄢˋㄖㄨˊ:「ㄔㄨㄍ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解釋:
  1. 尊敬。
    【例】恭老卹幼
  2. 一種拱手致意的禮節。
    【例】打恭作揖
  3. 態度敬肅、謙和的。
    【例】恭牧、謙恭、洗耳恭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解釋:
[動]
1.尊敬。《說文解字.心部》:「恭,肅也。」《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恭老卹幼,不忘賓旅。」
2.遵行、奉行。《三國志.卷五五.吳書.黃蓋傳》:「初皆怖威,夙夜恭職。」
3.稱讚。如:「恭維」。
[名]
1.一種拱手致意的禮節。如:「打恭作揖」。《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
2.姓。如晉代有恭播。
[形]
謙和。如:「恭敬」、「謙恭有禮」。
[副]
敬肅。如:「恭送」、「洗耳恭聽」、「恭候大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o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尊敬、有禮貌的態度、行為。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尊敬。《說文解字.心部》:「恭,肅也。」《玉篇.心部》:「恭,恪也。」《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恭老卹幼,不忘賓旅。」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詩〉:「恭承古人意,促裝反柴荊。」

2. 遵行、奉行。《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黃蓋》:「初皆怖威,夙夜恭職。」

3. 順從。《書經.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漢.孔安國.傳:「不恭,不奉上命。」《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且盤庚之誥曰:『有顛越不恭,劓殄滅之,俾無遣育,無使易種于茲邑。』此商之所以興。」

4. 稱讚。如:「恭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自己不能親到,那四六信總是一派的臭恭維。」

5. 一種拱手致意的禮節。如:「打恭作揖」。《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

6. 謙和的。如:「恭敬」、「謙恭有禮」。《書經.堯典》:「靜言庸違,象恭滔天。」《書經.皋陶謨》:「柔而立,愿而恭。」

7. 嚴謹的。《聊齋志異.卷七.顛道人》:「予鄉殷生文屏,畢司農之妹夫也,為人玩世不恭。」

8. 敬肅地。如:「恭送」、「洗耳恭聽」、「恭候大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鏡花緣》第八四回:「如此好令,真是酒席筵前所未有的,妹子恭逢其盛,能不浮一大白!」

9. 姓。《正字通.心部》:「恭,又姓,晉恭播著《漢書音義》。」

注音: ㄍㄨ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