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軀體姿態 - 教育百科
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dy Attitude
作者: 盧玉珍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此一名詞几與體態(Posture)通用,但體態指的是身體各部位之排列與垂直軸或地心引力之抗衡而言,而軀體姿態則偏向心理表現的層面,其涵義近似平劇中的身段,即指由雙肩至臀部之正、斜、彎、躬,以表現角色之個性。不過,拉邦所謂的軀體姿態,乃探索其具體造形如針釘狀、牆面狀、球狀、螺旋狀等身體造形,與空間交會所延伸的言外之意,如:穿透、分裂、包容、迂迴等。在Alan Lomax備受爭議的「舞蹈量化案例」(Choreometric Project)中,軀體姿態則泛指軀幹單位、高度、形狀等與垂直軸、基底、局部動作等呈常態模式的再現,用以描述(或影射)表演者之態度。
參照: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Rudolf von Laban《The Mastery of Movement》1971、Alan Lomax, Irmgard Bartenieff, Forrestine Paulay《Folk Song Style and Culture》1968、Vera Maletic《Body-Space-Expression》1987、盧玉珍〈拉邦動作分析概要〉,《1998國際舞蹈理論技巧研習營報告書》頁50∼57、《The LMA Compendium》1990.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軀體姿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