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有意義的學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aningful Learning
作者: 陳啟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習者將外來的訊息加以組織,使與舊知識統整而產生新知識,並貯存於長期記憶中。這是理解的學習,也是統整的學習。
  要產生有意義的學習,需要學習者能注意外來的訊息,具適當的先備知識,且能主動組織和統整新知識於舊知識之中。學習者要將外來的訊息統整以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必須具備下列有關的認知歷程和狀態:
  1.有先備知識:指在長期記憶中貯存著大量知識與策略。
  2.注意外來訊息:注意量大小影響外來訊息進入工作記憶的總量。
  3.建立內在聯結:指將進入工作記憶的外來訊息重新組織,使訊息之間具有一致性。
  4.建立外在聯結:指學習者將貯存於長期記憶中的先備知識提取至工作記憶中,與外來訊息統整,並以自己的語言文字將訊息表達出來。
  有意義的學習的學習結果是一種重新組織過的,而且是與現存知識統整過的知識。此種學習有助於學習者將所學得的知識應用於創造性問題解決及相關材料的新學習上。
  據奧斯貝(D.P. Ausubel)的說法,以有意義學習的方式學習到的訊息,較易吸收並同化到現有的認知結構中,而且也較易回憶出來。學習是否有意義則需視學習者如何處理訊息而定。換言之,不管接受學習或發現學習,都可以使學習變得有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有意義的學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