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貝提定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tti's law
作者: 李常聲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設彈性結構體已存在外力為P1。當再施以另一外力P2,使結構變形過程中,P1必因變形而做功,令此功能W12;反之若彈性結構體已存在外力為P2,當再施以另一外力P1時,P2乃因結構變形所做之功定義為W21。
  貝提定律是說這兩個功的數值應相等,亦即W12=W21,其數值不因施力之次序而改變。茲簡述如下:
  設單位外力施於結構上之點1處,該處之位移為δ11,同時在結構上另一點2處引生之位移為δ21,同法δ22表示施單位力於點2,在2點所發生的位移,δ12則為點2處之單位力所引生在點1處的位移;根據 Wij定義及貝提定律認為施力次序不同所做之總功WT仍應相等;亦即
  先施P1後施力P2時,則
  
  先施P2後施力P1時,則
  
  由此得:W12=W21是為貝提定律。由上式比較可知,若等式為真,則δ12=δ21。
  此一結果亦為馬克士威之「位移逆置定律」(Maxwell's law of reciprocal deflections)所例證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貝提定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