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巒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ㄢ
  • 部首外筆畫 19
  • 總筆畫 22
  • 漢語拼音 lu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ㄠˇㄦˊㄐㄧㄢㄖㄨㄟˋ˙ㄉㄜㄕㄢㄖㄨˊ:「ㄍㄤㄌㄨㄢˊ」、「ㄈㄥㄌㄨㄢˊ」。
  2. ㄌㄧㄢˊ綿ㄇㄧㄢˊㄑㄧˇㄈㄨˊ˙ㄉㄜㄕㄢㄇㄞˋㄖㄨˊ:「ㄕㄢㄌㄨㄢˊ」、「ㄔㄨㄥˊㄌㄨㄢˊ」、「ㄘㄥˊㄌㄨ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巒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án
解釋:
  1. 連綿不斷的山群。
    【例】大屯山脈山巒起伏,地形變化很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án
解釋:
[名]
1.尖銳的小山。《說文解字.山部》:「巒,山小而銳。」《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登石巒以遠望兮,路眇眇之默默。」宋.洪興祖.補注:「山少而銳曰巒。」
2.連綿不斷的山群。如:「層巒」。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之三:「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尖峭之小山。《說文解字.山部》:「巒,山小而銳。」《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登石巒以遠望兮,路眇眇之默默。」宋.洪興祖.補注:「山少而銳曰巒。」

2. 山形狹長者。《爾雅.釋山》:「巒,山嶞。」晉.郭璞.注:「謂山形長狹者。荊州謂之巒。」晉.左思〈蜀都賦〉:「山阜相屬,含谿懷谷;岡巒糾紛,觸石吐雲。」唐.李善注引劉逵曰:「阜,大山也;巒,山長而狹也。」

3. 連綿不斷之山群。如:「層巒」。《正字通.山部》:「巒,一說聯山也。山迂回緜連曰巒。」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之三:「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4. 形圓之山峰。宋.戴侗《六書故.卷五.地理二》:「巒,圜峰也。」宋.荊浩《筆法記》:「山水之象,氣勢相生,故尖曰峰,平曰頂,圓曰巒,相連曰嶺。」

5. 泛指山而言。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注》:「洛水之北有熊耳山,雙巒競舉,狀同熊耳。」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二四.山川三》:「穹崇千尺,迥壓群巒。」

注音: ㄌㄨ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巒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