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比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bi Faith
作者: 李定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巴比教乃是由波斯人名巴孛(Bab)者於一八四四年五月二十三日於波斯所創;這個宗教結束於一八六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巴哈歐拉宣示使命之日),其天啟期(dispensation)僅為期十九年;其最重要之經書為〔巴揚經〕(Bayan)。巴孛的教義與戒律和伊斯蘭教有相似之處;由於巴孛宣示他就是伊斯蘭教中所言的卡因(Qa'im),加上巴孛自身的靈性力量及當時瀰漫在東西方的千福年(millennium)熱,因此很快的就吸引了大量的信徒,稱為巴比信徒。  這個新宗教的產生不但速度快,而且信徒的成分十分廣泛,販夫走卒有之,朝廷重臣、王親貴胄亦不乏其人,因此立刻引起什葉派的恐慌,隨後才造成震動西方與中東的屠殺狂潮。  當時巴哈歐拉(Baha'u'llah)並未受到天啟,因此也皈依了巴比教,並遭受囚禁與放逐,財產也被沒收。由於巴孛一再宣示他是另一位上帝應許要派遣來的先知之先驅(Forerunner),因此一般的信徒都在等待那一位先知,也因此之故,當巴孛遭到波斯政府的處決之後,並未對教徒造成恐慌。當巴哈歐拉於一八六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在被放逐的巴格達宣示,他就是各宗教於其聖典中所應許要來的那一位時,許多平日早已受其精神感召的巴比信徒立刻改奉巴哈歐拉。在隨後的數十年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巴比信徒全都皈依巴哈伊信仰,今日再也難以找到巴比信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比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