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弭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停止、平息、消除。
    【例】弭兵、弭亂、消弭
  2. 安撫。通「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無綵繳纏飾,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說文解字.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桂馥義證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2.弓的末端。《廣韻.上聲.紙韻》:「弭,弓末。」《詩經.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魚服。」
3.地名。春秋時鄭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密縣境。
4.姓。如漢代有弭彊。
[動]
1.停止、平息、消除。《左傳.成公十六年》:「若之何,憂猶未弭。」《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2.安撫。通「敉」。《史記.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
3.遺忘。《文選.江淹.雜體詩.潘黃門》:「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無綵繳纏飾,末端以骨、角鑲嵌之弓。《說文解字.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弓部》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橐鞬,以與君周旋。」

2.弓之末端。《廣韻.上聲.紙韻》:「弭,弓末。」《詩經.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魚服。」晉.左思〈吳都賦〉:「貝冑象弭,織文鳥章。」

3.平息、停止。《玉篇.弓部》:「弭,止也。」《廣韻.上聲.紙韻》:「弭,息也。」《左傳.成公十六年》:「若之何,憂猶未弭。」《國語.周語上》:「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

4.消除。如:「弭平」。《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趙壹》:「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5.安撫。通「敉」。《史記.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

6.遺忘。《玉篇.弓部》:「弭,忘也。」《詩經.小雅.沔水》:「心之憂矣,不可弭忘。」漢.鄭玄.箋:「諸侯不循法度,妄興師出兵。我念之憂,不能忘也。」南朝梁.江淹〈雜體詩〉三○首之一一:「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

7.地名。春秋時鄭地,約在今中國大陸河南省密縣境。

8.姓。如漢代有弭彊。

注音: ㄇ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