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心理遊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sychological Games
作者: 樊雪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心理遊戲是溝通分析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發生於一系列正在進行中的溝通,而且基本上是一種曖昧式的溝通,除了表面訊息外,還隱藏許多訊息,猶如玩捉迷藏遊戲,因而導致不愉快的結果。如當一位朋友來向你求助,你提供一些方法,而他先是很感激你的方法,接著又指出此法行不通,你不斷的提供方法,他不斷的接受又一再表示行不通,也就是「是……不過」的語言型態,你可能對他產生憤怒的情緒,而他也因覺得你不能幫助他而很沮喪。最後,兩個人在這個互動溝通中都感覺到不舒服,這就是心理遊戲中的一種。心理遊戲會使兩個人在互動後感到不舒服,而兩個人是不自覺的進行這樣的溝通。
  心理遊戲主要是人們小時候適應策略的再現,但是這些策略已不適合於現在的現實狀況。在心理遊戲的過程中,雙方都會經驗到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安撫,遊戲的最後,都會得到很強的負向安撫。
  溝通分析認為人們如果能以直接、完整與親密的方式進行溝通,那麼玩心理遊戲的機會就會減少,心理遊戲是發生在溝通之中,必須要有兩個人以上才能形成,有一方放出一個勾子,另一方咬住了,就上勾了,如果只有任何一方有此種策略,而另一方是使用直接而清楚的溝通,則並不會形成所謂的心理遊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心理遊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