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錯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ò cuò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過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ò cuò |
解釋:
錯誤。如:「他有什麼過錯?值得你這樣大聲斥責。」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過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ault |
作者: | 但昭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過錯,也可稱為過失,是輕微的道德上的缺陷或錯誤,或是違反道德的事實,或是造成罪過的事項。即是尚未達到罪惡的嚴重程度的行為結果。 過失和罪惡的判斷,在不同的社會中而有不同。大致說來,行為結果成為過錯或過失時,通常可能由於能力不逮,以致行為有瑕疵,而使結果欠完美或欠正常。或者在行為時未曾預防本來可以防止的破壞因素,而導致某些傷害。從動機方面說,有的過錯是出於無心,即本來並不想造成過失;有的則是有意的不遵守本應遵守的規範或規定。有無動機而犯的過錯常常是由道德轉向法律裁制的依據,即無心之過,可能免受法律制裁,或從輕量度其法律責任。 教育即是教人「長善而救其失」的歷程,不但教人免除「有意的過錯」,更使人注意防止「無心的過錯」,同時若發現行為已有過失,便要努力不再犯,即是孔子稱道顏子的「不貳過」。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過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相似詞: | 【過失】、【錯誤】 |
對應華語: | 過錯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過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