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ān |
解釋:
參見「懨懨」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病態或憂鬱貌。《彙音寶鑑.卷五.兼上平聲》:「懨,病貌也。」明.鄭真〈祈雨文〉:「爰及初秋,六月閏餘,天復不雨,仰望來蘇。早田頗登,晚禾未及,農心惶惶,憂思懨悒。」 2. 微弱。明.朱橚《普濟方.卷三四七.産後諸疾門》:「治産後煩悶,手脚燥熱,懨弱氣欲,竭血暈心,頭硬,乍寒乍熱,用此方。」明.楊慎〈倉庚傳〉:「帝聞庚言,然側席;郄后聞之,懨然無色。乃命寫其言于斧扆,行其制于永巷。」 |
|
注音: | ㄧㄢ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懨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