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拉姆斯,約翰尼斯 - 教育百科
布 | |
拉 | |
姆 | |
斯 | |
, | |
約 | |
翰 | |
尼 | |
斯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rahms, Johannes (1833-1897) |
作者: | 李小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德國作曲家,生於漢堡,卒於維也納,出身於音樂家庭,其父為他的音樂啟蒙老師,他除了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外,還學作曲、編曲。後來又與李斯特(F. Liszt, 1811-1886)和舒曼(R. Schumann, 1810-1856)結交,並為舒曼的好友,他的音樂風格承傳海頓(F. J. Haydn, 1732-1809)、莫札特(W. A. Mozart, 1756-1791)和貝多芬(L. van Beethoven, 1776-1827)的古典,平穩紮實,有人稱他為後期浪漫派的代表。與舞蹈有關的作品:《第1號鋼琴四重奏,作品25》(Piano Quartet No.1 G Minor op.25)編舞巴蘭欽(G. Balanchine, 1966)。《帕格尼尼主題變奏》(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1863),編舞佛金(M. Fokine, 1939)。《從深夜到黎明》(Wie Raffe Ich Mich auf in der Nacht, 1864),編舞霍夫曼(Hoffman, 1976)。《愛之夢》(Liebeslieder Waltzes, 1868-1869),編舞巴蘭欽(1922, 1960)、摩里斯(M. Morris, 1989)。《匈牙利舞曲》(Hungarian Gypsy Dance, 1870),編舞瓦洛(N. de Valois, 1921)、巴蘭欽(1922)。《海頓主題變奏》(Variation on a theme by J. Haydn, 1873),編舞韓福瑞(D. Humphrey, 1931)、尼金斯卡(B. Nijinska, 1944)、阿隆梭(A. Alonso, 1951)。《新愛之夢》(Neue Liebeslieder Waltzes, 1874),編舞巴蘭欽(1922, 1960)、摩里斯(M. Morris, 1982)。《第1號C小調交響曲》(Symphony No.1 in C Minor, 1875),編舞馬辛(L. Massine)。《第4號E小調交響曲》(Symphony No.4 in E Minor, 1855),編舞馬辛(1933)。《圓舞曲作品第39號》(Waltzes op.39, 1865),編舞鄧肯(I. Duncan)、魏德曼(C. Weidman, 1967)、阿胥頓(F. ASHTON, 1976)、費德(E. Feld, 1972)等。《圓舞曲作品第52號》(Waltze op.52),編舞鄧肯、魏德曼(1967)。《五重奏》(Quintet No. 2 in G Major, 1890),編舞娜哈特(D. Nahat, 1969)。《間奏曲》(Intermezzi op.117、118, 1892),編舞費德(197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布拉姆斯,約翰尼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