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掎 - 教育百科
掎 |
|
- 部首 手
- 部首外筆畫 8畫
- 總筆畫 11畫
- 漢語拼音 j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ǐ |
解釋:
[動] 1.從後或從旁拉住。《說文解字.手部》:「掎,偏引也。」《漢書.卷一○○.敘傳上》:「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 2.牽制。《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大軍汎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北史.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紀》:「賊掎吾三面,又造橋,示欲必度。」 3.抓住、掌握住。《荀子.議兵》:「掎契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掎其小瑕,忘其大美。」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從後或從旁拉住。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掎,偏引也。」《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晉.杜預.注:「掎其足也。」《漢書.卷一○○.敘傳上》:「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 2. 牽制。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大軍汎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北史.卷九.周本紀.太祖文帝》:「賊掎吾三面,又造橋,示欲必度。」 3. 抓住、掌握住。《荀子.議兵》:「掎契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掎其小瑕,忘其大美。」 4. 發射。漢.班固〈西都賦〉:「鳥驚觸絲,獸駭值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 |
|
注音: | ㄐㄧ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掎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