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太平鼓 - 教育百科
ˋ
ˊ
ˇ
  • 漢語拼音 tài píng g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píng gǔ
解釋:
1.樂器名。滿、蒙、漢打擊樂器,也稱為「單鼓」、「羊皮鼓」。用鐵為框,蒙以獸皮,鼓面略呈團扇形,底下有數枚小鐵環,有的鼓面畫有人物花草,鼓框襯以絨球或花生穗。舊時常用於春節時,或祭祀、跳神等活動,以祈太平,故名。唐代已有,宋代稱為「打斷」。
2.流行於北京、河北、東北、陝西、寧夏等地,表演時左手持鼓柄,右手執鼓鞭,敲擊鼓面,並同時震動鐵環作響,一面舞蹈或演唱,各地跳法不同。此種表演形式,也稱為「太平鼓」、「太平鼓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平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