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捋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lèluōlǚ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拔除。如:「捋虎鬚」。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採取。《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2.用手指順著抹過去,使物體平順、光溜。如:「捋鬍鬚」。《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3.拿取。《聊齋志異.卷二.巧娘》:「婦欲捋衣視生,一振衣,書落榻上。」
注音:
漢語拼音: luō
解釋:
[動]
用手抓住東西的某一部分,向別的部分移動壓取。如:「捋汗」、「捋袖子」、「捋臂捲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梳、撫,也用於抽象的撫平。
同義詞:
音讀: l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以手由上至下輕輕撫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ㄨㄛ

1. 採摘。《說文解字.手部》:「捋,取易也。」《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詩經.大雅.桑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

2. 拿取。《聊齋志異.卷二.巧娘》:「婦欲捋衣視生,一振衣,書落榻上。」

3. 用手抓住物體某一部分,向其他部分移動壓取。元.楊訥《劉行首》第二折:「欺良壓善沒分曉,揎拳捋袖行凶暴。」《野叟曝言》第四七回:「為人性剛,喜則眉花眼笑,怒則捋臂揎拳。」

㈡ㄌㄜˋ

拔除。《三國志.卷五六.吳書.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朱桓》裴松之注引《吳錄》曰:「桓奉觴曰:『臣當遠去,願一捋陛下鬚,無所復恨。』權馮幾前席,桓進前捋鬚曰:『臣今日真可謂捋虎鬚也。』權大笑。」唐.韓偓〈安貧〉詩:「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鬚。」

㈢ㄌㄩˇ

用手指順著抹過去,使物體平順。如:「捋鬍鬚」。《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注音: ㈠ㄌㄨㄛ ㈡ㄌㄜˋ ㈢ㄌㄩ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