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搜靈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irit Seeker, th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一幕舞劇。加竇(Maximilien Gardel, 1741-1787)編舞,發瓦(Charles Simon Favart)編劇作曲,1777年11月首演於僑西與楓丹白露(Choisy and Fontainebleau),1778年3月1日在巴黎又重演了一次。身為編舞家兼舞者,本齣舞劇是加竇最成功也較具水準的作品。1772年諾威爾(Noverre)的舞劇《卡斯特與帕勒克》(Castor et Pollux, 1737)男主角格達諾.威斯崔(Gaetan Vestris, 1728-1808)因事無法參與演出,劇院要求加竇瓜代上場,他開的條件是不戴面具與假髮以免被觀眾誤認是威斯崔。1775年加竇為文:「臉是表達內心真實感情的最佳工具……,舞者應是位人性的生動彩繪家……。」,1781年他與道貝瓦(Jean Dauberval, 1742-1806)共同接掌巴黎歌劇院(L´Opéra de Paris)藝術總監一職(前一任是諾威爾 1776-1781),創作走向又回歸洛可可式的喜歌劇,只因觀眾喜好愛情與冒險故事,豪華壯麗貴族式的古典風格。他沒有諾威爾的編舞才華,甚至連達起碼水準都沒有。1787年,腳的小傷卻嚴重感染而辭世。法國大革命前,一位研究藝術家生平的學者葛林姆(Friedrich Melchior Grimm)記錄:「沒有任何創意,欠缺才華,作品不怎麼有趣。」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搜靈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