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攜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ㄞˋㄖㄨˊ:「ㄒㄧㄉㄞˋ」。
  2. ㄑㄧㄢㄌㄚㄖㄨˊ:「ㄊㄧˊㄒㄧ」、「ㄈㄨˊㄌㄠˇㄒㄧㄧㄡˋ」、「ㄒㄧㄕㄡˇㄊㄨㄥˊㄒ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提、拿。
    【例】攜杖、攜酒
  2. 帶著、帶領。
    【例】攜家帶眷、攜伴參加
  3. 拉、引。
    【例】攜手、扶老攜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帶著。如:「攜帶」、「攜伴參加」。《南史.卷六二.徐摛傳》:「自晉以來,尚書官僚,皆攜家屬居省。」
2.拿、提。如:「攜物」。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封神演義》第五回:「手攜水火花籃,意欲往虎兒崖前採藥。」
3.拉。如:「攜手」、「扶老攜幼」。《淮南子.覽冥》:「相攜於道,奮首於路。」
注音:
漢語拼音: xié
解釋:
(一)之語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ㄒㄧ

1. 拿也、提也。如:「攜物」。《說文解字.手部》:「攜,提也。」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封神演義》第五回:「手攜水火花籃,意欲往虎兒崖前採藥。」

2. 牽也、帶也。如:「攜帶」、「攜手」、「攜伴參加」、「扶老攜幼」。《淮南子.覽冥》:「相攜於道,奮首於路。」《南史.卷六二.列傳.徐摛》:「自晉以來,尚書官僚,皆攜家屬居省。」

3. 連接。《漢書.卷二六.天文志》:「杓攜龍角。」《新唐書.卷三一.天文志一》:「自上洛南逾江、漢,攜武當、荊山,至於衡陽。」

4. 離散、離間。《集韻.平聲.齊韻》:「攜,離也。」《左傳.桓公八年》:「右無良焉,必敗。偏敗,眾乃攜矣。」《元史.卷一七六.列傳.謝讓》:「因書榜招諭,以攜其黨。」

㈡ㄒㄧㄝˊ,ㄒㄧ之語音。

注音: ㈠(讀音)ㄒㄧ ㈡(語音)ㄒㄧㄝ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