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收益成本比率分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nefit-Cost Ratio Analysis
作者: 蓋浙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收益成本比率分析或稱收益成本比率法,是計算教育投資後所可能獲致經濟利益大小的一種分析方法。
  這種分析方法是以某一種特定的利率,計算出已貼現的未來收益對已貼現的成本二者的比率。因此,成本與收益的值即須視貼現率的選擇而定。其計算公式為:
  
  (即用效益的現值除以成本的現值)
  B/C表示效益成本比率
  n表示工作年數
  
  i表示貼現率
  t表示時間
  在上項公式中,若計算出效益成本比率是等於1時,即表示效益現值等於成本現值。因此收益成本比率的值必須等於1或大於1,才是有利的投資。用收益成本比率來測定收益率,最主要的問題是貼現率的標準應如何確定,如果貼現率低,其收益成本比率自然愈高,故貼現率的平均數值應定為多少,的確是一項可資爭議的問題。事實上,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區或國家,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也就是此法缺點之所在。
  收益成本比率法的優點,是在一定的預算下,經由簡單的比例,可以推算出教育收益與成本的比率如何;或在資源限制下,可以測定出教育收益現值的多寡。決策者可以據此比率決定各級教育發展的優先順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收益成本比率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