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苦苦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kǔ k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ǔ kǔ
解釋:
1.不厭其煩,執意。《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爹娘見兒苦苦要去,不免與他數兩金銀,以作盤費。」《三國演義》第一一回:「他好意相讓,何必苦苦推辭?」
2.痛苦、憂苦。《董西廂》卷一:「鶯鶯泣謝曰:『今當改過自新,不必娘自苦苦。』」
3.佛教用語。指經驗可以感受到的苦。《瑜伽師地論》卷四二:「若諸有情大興盛者,尚為三苦常所隨逐,所謂:行苦、壞苦、苦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苦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苦苦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苦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óo-khó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悲切的、痛苦的。
  2. [[形] ] 有點苦澀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苦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苦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