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江蘇宜興教育整體改革(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唐曉杰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江蘇宜興教育整體改革起步於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宜興經江蘇省確定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
  宜興教育整體改革以調整和提升教育結構作為起步,使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結構與產業結構之調整相適應。普通教育以調整中小學布局為重點。職業教育實行條件合作、分層辦學;統籌建設由八個部門之十一所學校組成的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以行業為主統籌設置職業學校,建成一批以行業為主、與鄉鎮聯合主辦的職業學校;統籌設置鄉鎮職業教學班,實行跨鄉鎮招生。利用鄉鎮、部門成人學校之辦學條件,創辦職業高中班,溝通職前職後教育。
  一九八九年宜興制定〔村民委員會在改革和發展農村教育中的職責〕和〔校董會章程〕,明確而落實了村級組織與社會各界之辦學責任,形成「政府統籌、三級辦學、兩級管理、社會參與」之普通教育管理體制。在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了「政府統籌、行業為主、校企合作、分工管理」之辦學管理新體制。學校內部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和教育崗位責任制,並在部分學校推行全員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以增強中小學校長之責任感、提高教師教書育人之服務精神。
  實行經濟、科學技術和教育相結合之改革,使教育直接參與經濟建設。其主要措施是: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因素,從一九九○年開始,每年對應屆初中畢業生進行離校前的短期職業技術培訓;職業教育面向市場,建成面向第一產業培養農業技術人員的職業中學、面向第二產業培養技術工作的職業學校和面向第三產業培養初中級技術人才的學校,並適時調整和優化專業,使專業設置逐步適應經濟建設對一線技術人員的需求;把崗位培訓、應用技術教育和繼續教育作為成人教育之重點,直接提高各行各業從業人員之文化技術素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江蘇宜興教育整體改革(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